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网络中国节·清明】王焯冉的墓前,一只小手轻轻放下了一把糖果 天天热文
来源:肇庆发布     时间:2023-04-05 18:12:57

一年清明时

他说

“我们记得,你们就活着”


(相关资料图)

“我记得你,我想念你”

“感恩华夏儿女守护者”

他说

“你走之后

还有我们

还有他们”

他说

“哥哥,吃糖”

群山巍峨里

她是最闪亮的黄花

黄文秀的墓碑前

有一块由大理石板刻就的

《扶贫日记》

四月

本是这个明媚姑娘的生月

2019年父亲节下午

黄文秀到药店买了些中药回家给父亲

“让大嫂和妈妈帮你煲

照顾好自己”

临走时

黄文秀特别叮嘱父亲

“你要让我放心,我也让你放心”

这成了黄文秀最后的身影

她是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此行是赶往百坭村

这晚,下了一场大雨

在前往乐业县的途中

路面多处因山洪垮塌

黄文秀的车子被冲下路面

坠入山底

她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

2019年的父亲节

这年,黄文秀30岁

黄文秀生前工作的地方

黄文秀生前所在的百坭村

2018年顺利脱贫88户418人

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村集体经济从0元达到6.38万元

2020年10月底

百坭村完成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的认定

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黄文秀

“她没能兑现对我的承诺

到湖南韶山走一走

但我为她骄傲!”

在黄文秀家中

黄忠杰和记者聊起女儿的点滴往事时

眼里噙着泪花,但目光坚定

黄忠杰

黄文秀未能兑现向父亲承诺的

到湖南韶山走一走

但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

黄文秀用生命

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这一次

他的照片没有马赛克

小左(化名)是蔡晓东的“徒弟”

也是亲密战友

他们都是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

2021年12月2日

小左正在外参加集训

蔡晓东发来信息

“这两天有一个行动

准备一下,案子破了

腌菜炒肉和烧烤随便挑”

蔡晓东生前照片

12月4日

小左和战友抵达指定位置

一行人便向预伏地点出发

不久

树叶沙沙的声音传来

嫌疑人出现在设伏圈

见时机成熟

蔡晓东带领队员冲出

大声示警:“警察,别动!”

顿时

毒贩的枪声和

队友的枪声混杂在一起

枪声停止后

小左听见战友在叫他

便急忙向蔡晓东的位置靠拢

被毒贩开枪击中的蔡晓东

已俯卧在丛林小道上

身上多处往外冒血

蔡晓东冷静地将手枪的保险关闭后

把佩枪交给了小左

蔡晓东把佩枪交给小左

“你先保管着”

“先别管我,先别管我

我能行,你们先去抓人”

在小左背着蔡晓东撤离的过程中

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跑得再快一些

小左带着鲜花和蔡晓东生前最喜欢吃的烧烤、炒米干来看他

可是那条路似乎永远

也走不到尽头

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历史

不要让历史重演

镇江丹阳的上北洛村

现在叫杏虎村

贯穿村里的水泥路叫杏虎路

当地的一个知名的水蜜桃

叫做杏虎牌水蜜桃

这一切的得名

都来自一位英雄的名字

镇江的好儿女许杏虎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悍然用导弹袭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光明日报常驻南联盟记者

许杏虎和妻子朱颖不幸以身殉职

壮烈牺牲

许杏虎烈士也被追授为“人民的好记者”

并获南联盟“南斯拉夫之星”勋章

被炸前的大使馆

被炸后的大使馆

青山垂泪,江河呜咽

那颗罪恶的导弹

同时也撕碎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共和国以最隆重的仪式为殉难烈士致哀

向人民英雄致敬

许杏虎出生于贫寒的农民家庭

他从小学习刻苦

大学毕业后

品学兼优的许杏虎

成了光明日报的一名记者

1998年7月

许杏虎携妻子朱颖赴南联盟工作

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

局势骤然变得紧张危险起来

然而许杏虎夫妇

仍然携手活跃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

许杏虎和妻子的工作照

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及时了解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真相

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传递着正义之声

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

许杏虎最终献出了生命

牺牲时年仅31岁

如今,在许杏虎的故居旁边

建起了一座烈士纪念堂

成为镇江一处知名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许杏虎的堂嫂范金凤说

许杏虎和朱颖的烈士墓

每年5月8日的时候

都有许多群众来纪念他们

为英雄祭奠

许杏虎的墓前

一名曾是军人的记者

深情朗读《未写完的战地日记》(节选)

“你们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如今,斯人已去

但浩气依然长存

中国人的饭碗

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

研究、应用与推广

把中国人的饭碗

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他是袁隆平

其实,除了科研

袁隆平最爱的就是音乐

而且特别喜欢小提琴

他认为小提琴的声音

是“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

因为工作性质

几十年里袁隆平的工作地点

几乎都是田间地头

而且时常满身泥土

在制种育种阶段

工作不分白天黑夜

拉琴便成了奢侈享受

袁老曾在单位的新年团拜会上

娴熟地用小提琴演奏过《小夜曲》

也曾在一个全国性的大会上

公开演奏过李四光的作品《行路难》

音乐、小提琴

就这样伴随着这位伟大的

“杂交水稻之父”

伟大的科学家

走过了几十年的光阴

斯人远去

却留下一个

满溢稻花香的中国

今年是袁隆平

离开我们的第二个清明节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门口

一位青年在袁隆平雕像前

演奏袁老生前最爱的曲子

《我的祖国》

袁老雕像前摆着稻穗

上面别着团徽

别着孩子们的思念

锦绣山河颂英烈

微风细雨祭忠魂

只要我们记得

英雄们就还活着

我们必将永远铭记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