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我心中第一的华语乐队,再见了!
来源:虹膜     时间:2023-08-21 15:10:33

文丨独孤岛主

今年八月,香港城中流行文化的热门事件,莫过于温拿乐队(The Wynners)在红馆开足七场的「情不变,说再见」演唱会。

香港乐坛受众市场细分化程度非常高,即便是处于「后疫情」的恢复时期、市民夜生活欲望普遍减退的当下,对电影(不仅是院线新片)、音乐(也不限于流行音乐)的消费动能似乎依然高企,且有越来越强劲的态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百老汇电影中心随便看一场小影展电影,都是满座,叶振棠加上李龙基这一对老牌「唱家班」组合,演唱会也一票难求。

温拿乐队自然更不例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就一直以「不老」的潮流姿态屹立乐坛,迄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

今次演唱会打出「说再见」旗号,表明今后乐队将不再进行商业性演出,恐怕是引动乐迷争相入场的最大原因。

过去数十年,应该从未有人想过,这支在香港起飞年代同步上阵的五人乐队,会有真正告别的一天,正如乐队主唱谭咏麟数十年来以「年年廿五岁」姿态表明的永不停歇态度一样,成为了受众心目中一种集体共识。

当然,这种心态中并不包含对温拿乐队不断迸发蓬勃创作力的期待,事实上,即便是乐队最当红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温拿的许多代表作,也都是自欧西流行乐翻唱或改编而来,这是当年香港「夹band」的主潮流,音乐形式既是直接受到60年代风靡全球的Beatles等欧西乐队影响,创作思路也充分表现出因地制宜态度。

温拿自四十余年前成员独立发展至今,每一次合体,公开演出最受欢迎的,仍然是创作或翻唱于上世纪70年代的那些歌,詹明信所言大众文化的「依样模仿」,不仅体现在乐队潮流时期,在电影工业蓬勃发展的上世纪70-90年代香港,也同样深刻影响到电影人的创作思路。

温拿乐队成员五人:主唱谭咏麟、钟镇涛,同时兼健琴、节奏吉他和打击乐,主音吉他彭健新,鼓手陈友,低音贝斯叶智强,三人同时兼和声。

这样的组合构成标准的乐队配置,在1960年代中后期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与青年文化中,也是比较标准受欧西乐队影响的产物。

当时许冠杰所在的莲花乐队、泰迪罗宾所在的Teddy Robin and the Playboys乐队都是如此。

不过今日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温拿乐队成员,更多的是以舞台明星姿态出现。温拿固然是一支建制完整的流行音乐团体,但往往在演唱会中,成员常会放下自身的分工,全部化身成为可以在舞台上「追赶跑跳碰」的演唱表演个体。

其中谭咏麟、钟镇涛自然是华人地区家喻户晓的影视歌多栖选手,陈友亦在1980-90年代的电影业风生水起。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即便是形象内向的彭健新,也有机会出个人演唱专辑甚至主演电影,电影《二等良民》及其主题曲就是他的代表作。

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在宝丽多出版第一张单曲细碟《Sunshiner》开始,这支历经酒吧演唱(尚无钟镇涛加入的乐队前身The Loosers)、音乐节夺冠、发行唱片(目前大众所知的五人阵容)的乐队,尽管成军于香港社会由战后向现代化转型、欧西乐队风潮席卷全港的背景下,但始终紧跟在地风向,并未完全倒向西洋原曲。

当然,诸如《sha la la》《I Go to Pieces》等名曲,皆是由欧美原曲直接搬来,但在1970年代中期,温拿乐队积极在丽的与无线电视参加节目,主演乐队主题团综《温拿狂想曲》,亦在《大家乐》《追赶跑跳碰》等青春成长题材电影中落力发挥。并于黄霑等人的创作中,实现了继承1970年代粤语入词流行曲风格的路径,比如《追赶跑跳碰》《不可以逃避》《玩吓啦》等,都是相当市井及反映其时香港年轻人新声的本土作品。

无需想象,直接打开视频网站,就可以重温1970年代,这五位长发飘飘的靓仔在电视台录影棚里现场演出,着标志性宽脚喇叭裤的谭咏麟和钟镇涛青春洋溢,唱起「天天搵个两三餐」「无谓皱眉多牵挂」。

音乐配置是西洋舶来的,歌词极尽许冠杰式的市民生存展示,演出的人身光颈靓,这其实已经与欧西意义上以音乐为核心的乐队组合有一些差别,成为了置身华洋杂处地域,足以风靡当时东南亚的新一代的视听偶像。

尽管在1978年各自单飞之后,温拿乐队的五人的发展状态各不相同,但在温拿鼎盛时期,「偶像」的属性,显然远远超越了音乐本身,对当时刚刚成长起来的战后一代香港年轻观众而言,粤语长片式的慢节奏与说教显然不合时宜。

1950-60年代以粤曲、粤语小调及国语时代曲等组成的歌坛潮流已然被粤语白话入词的流行曲取代,而尚未有一支真正意义上能唱能看,满足华人观众全方位欣赏需求的新潮乐队,温拿的出现,适时填补了这项空白。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华语世界「偶像团体」的先河。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温拿乐队成军的五十年里,有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这支乐队是以五年一次演唱会或不定期重聚的方式向前发展的。在出版于1983、1988、1993等「五年纪念」年份的团体专辑中《千载不变》《小岛梦》等新创曲目,都成为香港粤语流行乐的经典作品。

但无论从创作到演绎方式,都更接近每一个时代阶段流行曲风格「合唱团体」的录音室制作,而非早先的「乐队生态」产物了。

在2010年以后《乐坛风云》等作品,见出温拿积极跟上时代,但心态趋向玩票,其时谭咏麟、钟镇涛已经是娱乐业的资深前辈,陈友、彭健新、叶智强亦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离所谓「娱乐圈」已经相当遥远。

如上所言,在乐队巅峰时期,五位成员的大众形象定位更接近偶像团体,因此决定了温拿乐队在漫长的岁月里,承载了太多含混于单纯音乐创作之外的情怀、价值观念保育、香港城市图腾等理念性的意义。

温拿每度同台,都会将五人之间「千载不变」的友情、历经香港不断遭遇的风雨的乐观以及对音乐本身的态度重新叙说一遍。正如「歌神」许冠杰每在香港人心气低落时出马打气一样,乐队的存在本身,被大众文化高度捆绑于一种信念共同体。

歌声响起时,大众借此怀念逝去的甘苦时光,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何尝不是香港娱乐业态的缩影呢?

于今温拿的告别演唱会,「告别」本身,已经足以让人买票进场了。五位成员全部年过古稀,他们也从未如后辈beyond那样制造出如此大的时代效应,他们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凝聚,是香港娱乐业媒介聚合的先驱成果,尽管告别,现场气氛轻松愉快,和所有香港本地举办的演唱会一样,似乎只是和街坊们道一声暂别。

度尽劫波兄弟在,很符合从未变过的香港精神。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